但国际学生可能拿得到grant只限於下列六所财大气粗的Internationalneed-blindschool。这些学校的财务公室会在学生被录取以後审核文件,并且对符合资格者录取学生提供包括Grant在内的各项助学金。在申请need-based大学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量力而行:不要狮子大开口,要价过高。大部分申请美国大学本科的中国学生所获得的奖学金,基本是属于这种方式。这种奖学金,一般为称为need-based奖学金。还有一类基于优秀的奖学金。
美国本科奖学金之Merit-based奖学金多不多
你的问题将两个不同的概念混在一起,问法不对。既然是"Need"-based,当然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就不是所谓的奖学金(merit-basedscholarship),而是FinancialAid。而这助学金里面有很多种,数额最大的当然是是学生贷款,但是得还,况且学生贷款需要有父母的背书保证,国际学生不可能有份。助学金里最好的是grant,学校无条件提供给家境清寒的学生,不用偿还,国际学生也有可能拿得到,我猜这就是你想问的问题。但国际学生可能拿得到grant只限於下列六所财大气粗的Internationalneed-blindschool。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in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inMassachusettsPrincetonUniversityinNewJerseyYaleUniversityinConnecticutDartmouthCollegeinNewHampshireAmherstCollegeinMassachusetts只要被这六所学校录取而且符合条件,连国际学生都可以取得不用偿还的助学金。这六所学校里面Princeton不收转学生,另外五所学校申请程序则是在递交一般转学申请书以後,在申请入学年的二月底以前要填写ISFAA并且交出所有要求的财务证明文件,主要内容为父母以及个人财产证明/存款证明/工作收入证明或正式的报税资料。这些学校的财务公室会在学生被录取以後审核文件,并且对符合资格者录取学生提供包括Grant在内的各项助学金。假如申请其他的学校,那麼上述理论就不再正确。对其他学校大学本科来说,国际学生的申请本身的意味著学生有能力负担学费,所以拿得到财务补助的机会不大。所以国际学生要取得奖学金要靠本身优异的成绩,想利用ISFAA得到这些学校的Grant的机会虽然不至於为零,但是离零不会太远。假如你真的非常顶尖,那麼就可以试试看那五所学校的转学。只不过这五所都是小於6千人的小学校,每年录取的转学生加起来不会超过40人,当中的国际学生可能不会超过3~5人,困难度甚至远超过大一新生录取。但是假如你成绩还不错但非顶尖中的顶尖,need-blind这个字和你的关系其实不大,可以根本放弃申请ISFAA,因为申请程序旷日废时,父母不但需要全程参与,文件还需要经过公证,即使一切齐全最後拿到的机会非常小,完全是浪费时间,远不如把重心完全放在提高成绩一事重要。至於被学校录取以後,除非因为家庭状况发生巨变,例如父母过世或失业,不然学校的财务公室不太可能重新开启学生档案让学生重新申请助学金。2007~8年金融风暴时,许多美国私立名校因为父母失去工作,学生付不起高昂的学费纷纷转学到州立大学。但是同样状况在need-blindschools就少了许多,当时很多超级名校还写信给家里,要学生家长放心不要因为家庭财务出现状况而牺牲孩子的学业。
Need-blind,Need-based,Merit-based的区别是什么
Need-blind 资金需求无关执行资金需求无关的录取政策的美国大学,一般多为资金实力雄厚的私立大学。他们在录取学生的时候,不考虑学生是否需要学校提供资助。一旦录取后,他们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出判断:该学生家庭能够承担多少费用?其余全部由学校设法提供。。美国的很多私立名牌学校都执行需求无关的政策,例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当然这么财大气粗的学校在美国不是很多,因此其他的大学的录取政策的也就可以理解为need-based。也就是说在申请大学时,你的资金需求会影响你的录取机会。例如,如果你要求大学每年补助你1万美元,你有可能被录取,但如果你要求2万的补助,则有可能被拒绝。在申请need-based大学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量力而行:不要狮子大开口,要价过高。因此,我们就能理解了:我们经常听到的什么哈佛女孩刘亦婷拿到全额奖学金,其实并不是她比其他被哈佛录取的学生更加优秀而拿到奖学金,而是因为她家庭提供的资助很少,而哈佛又录取了她,她自然而然就拿到所谓的全额奖学金了。大部分申请美国大学本科的中国学生所获得的奖学金,基本是属于这种方式。这种奖学金,一般为称为need-based奖学金。还有一类基于优秀的奖学金(merit-based scholarship)。此类奖学金的名额一般都很少,而且数额一般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此类奖学金更多的起表彰的作用。大部分中国人理解的奖学金应该是此种奖学金,但中国学生拿的应该更多是need-based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