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6月10日,北约正式宣布暂停对南联盟的空袭。历时两个半月的科索沃战争至此落下帷幕。致使双方矛盾加剧。谈判中,南联盟表示其他条款均可接受,只有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这一涉及南领土主权的条款不能接受。美国和欧洲在遏制俄罗斯方面目标一致,因此结成联盟,共同向俄罗斯施压。
科索沃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 社会主义 联邦共和国的解体,那么你知道科索沃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科索沃战争的起因,希望能帮到你。 科索沃战争的起因 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 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 这个方案对双方来说都难以接受,阿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但是,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其中对南联盟而言将遭到北约的 军事 打击。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3月15日复会,阿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签字。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 科索沃战争的过程 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 但双方对这个方案都难以接受,阿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但是,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其中对南联盟而言将遭到北约的军事打击。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3月15日复会,阿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签字。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 与海湾战争不同,北约这次战争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在 国际 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因此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 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也造成了许多无辜平民(包括阿族难民)的伤亡。5月8日,北约战机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制造了世界外交史上罕见的重大事件,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在北约空袭的巨大压力下,经过俄罗斯、芬兰等国的斡旋调停,南联盟最终软化了立场。6月9日,北约代表和塞尔维亚代表在马其顿签署了关于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的具体安排协议,南联盟军队随即开始撤离科索沃。6月10日,北约正式宣布暂停对南联盟的空袭。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中国)弃权通过了关于 政治 解决科索沃问题的 决议 。历时两个半月的科索沃战争至此落下帷幕。 科索沃战争的简介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后由黑山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南联盟共和国,反对科索沃独立。致使双方矛盾加剧。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干预下,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也造成了许多无辜平民(包括阿族难民)的伤亡。结果以南联盟战败而告终。
科索沃战争的诱因
科索沃战争是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是美国为了独霸全球、利用北约这个地区组织对南斯拉夫联盟进行的一场非正义、反人道的战争。它的直接导因是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科索沃是南联盟所辖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20万,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其余是塞尔维亚族、黑山族等。由于历史原因,科索沃的塞、阿两族长期不和,阿族要求建立“科索沃共和国”,并谋求从南联盟分离出去,最终与阿尔巴尼亚合并。而塞族则将科索沃视为自己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摇篮,不愿放弃那里的一寸土地。阿塞两族针锋相对,互不让步。一些阿族极端分子成立了“科索沃解放军”,号召阿族人起义,并策划了一系列袭击和暗杀事件,使暴力冲突逐步升级。从1998年2月开始,科索沃局势急剧恶化。 科索沃的民族矛盾正好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所利用。冷战后,美国希望通过扩大北约的职能范围,使其成为自己独霸全球的工具,在联合国安理会“不听话”的情况下,利用北约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波黑战争和科索沃危机正是北约新战略的“试金石”,通过在波黑、马其顿,随后在科索沃驻军,力争将俄罗斯从其传统的势力范围巴尔干地区排挤出去。同时,肢解南联盟或使其屈服。将整个巴尔干地区完全纳入北约战略体系之中,完成东扩和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开始就积极卷入科索沃危机,使其逐渐国际化,并着手准备对南联盟动武。1999年1月,美国以武力强迫科索沃冲突双方依美国的方案到法国的朗布依埃进行谈判。谈判中,南联盟表示其他条款均可接受,只有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这一涉及南领土主权的条款不能接受。谈判最终破裂,北约于是迫不及待地对南联盟动武。3月24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将南联盟拖入战争的深渊。
请问科索沃战争的直接诱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这是美国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的一场不公正和不人道的战争,目的是统治世界并利用北约作为一个区域组织。其直接原因是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由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管辖。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人,其余是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
1、直接原因就是科索沃要从南联盟独立出来,而南联盟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①冷战结束后,美国希望扩大北约的职能范围,使其成为其全球霸权的工具。在联合国安理会“不服从”的情况下,美国利用北约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波黑战争和科索沃危机是北约新战略的试金石。通过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以及随后的科索沃派驻部队,我们努力将俄罗斯排除在其在巴尔干地区的传统势力范围之外。
②科索沃问题上的民族矛盾。阿族人和塞族人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复杂。和难以理解的关系在过去的千年里更加难以调整。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上,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兴奋和坚定的态度。他们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他们才是理性的人。
2、原因二是由于历史的和民族政策方面的种种因素,导致科索沃的阿、塞两族隔阂严重。
①科索沃这个前欧洲火药桶的前景并不是最好的。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在巴尔干问题上的政策目标具有明显的竞争和对抗关系,表现为三方争夺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并希望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和欧洲在遏制俄罗斯方面目标一致,因此结成联盟,共同向俄罗斯施压。
3、原因三是后由黑山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南联盟共和国,反对科索沃独立。
①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根据美国特使希尔制定的计划,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了和谈。
②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军队撤出科索沃,解除“科索沃解放军”的武装,按当地人口比例组建新的警察部队以维护法律和秩序,并在科索沃部署多国部队。
科索沃战争的相关资料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后由黑山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南联盟共和国,反对科索沃独立。致使双方矛盾加剧。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干预下,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结果以南联盟战败而告终。科索沃战争主要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也造成了许多无辜平民(包括阿族难民)的伤亡。 五星红旗冒着敌人的炮火飘扬在中国驻南使馆 . 1999年5月8日,北约战机使用导弹,从不同方向悍然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位中国记者牺牲、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制造了世界外交史上罕见的重大事件,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了海内外中国人的极大愤慨 与海湾战争不同,北约这次战争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 从海湾到科索沃,八年弹指一挥间。然而,正是在这一挥之间,人类文明的许许多多最新成果成了军火商们大发其财的工具。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高技术武器只占所用武器的10%左右,而北约这次空袭南联盟的高技术武器几乎达到100%。从游弋在亚得里亚海的航空母舰,到幽灵般掠过长空的隐形战机,一批又一批高技术武器粉墨登台,悲伤的科索沃则成了这些新武器的试验场。 在太空力量上,此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使用航天武器的规模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北约用50多颗卫星直接参加了针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为其战斗行动提供保障。属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2颗雷达成像军事侦察卫星、3颗传送图像和数据的卫星和另外3颗轻型卫星也加入了情报保障行列。除侦察卫星外,北约还动用了大量的气象卫星,包括美国空军军事气象卫星、4颗观测海洋和大气的气象卫星和2颗欧洲气象卫星。美国全球卫星系统的24个航天器以及各种通讯和数据卫星也在为打击南联盟的军事行动提供信息支援。事实上,南联盟上空已经被北约大批军事卫星密织起一张太空数据网。 从空中力量看,北约在空袭一开始就集中了460架先进作战飞机对付南联盟空军的170架老旧作战飞机,后来更是增加到1200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绝对的优势,是所谓“第四代”航空兵器与“第二代”航空兵器的较量。美国空军中最先进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B-1远程战略轰炸机以及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全部投入战场。特别是价值22亿美元的B-2隐形轰炸机首次投入实战,格外引人注目。据美国军方透露,这种世界上最昂贵的隐形战略轰炸机是从美国本土的怀特明空军基地起飞,经过4次空中加油到达作战区域的。 北约的大规模空中作战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正是因为它完全掌握着制天权、基本上掌握着制空权和战场制信息权,并且形成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的作战系统。北约多次增调EA-6B电子干扰战机和能发射“哈姆”反辐射导弹的战斗机,就是为了夺取制信息权。而精确制导武器,靠的是预侦察获取的目标信息和投射过程中以实时信息进行导航、定位和主动寻向的。 毫无疑问,科索沃战争是现代战争的最新版本。它告诉我们,现代战争不再是传统的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争,而是陆、海、空、天、电一体的多元空间的战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战争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导形式。 回望南联盟上空的浓浓阴云,不由得让人感到一种莫大的悲哀。本应为人类造福的科学技术竟能移植到了血雨腥风的战场,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现代化武器成了强盗恃强凌弱的工具。北约19个国家中有1科索沃战争画面3个国家(美、英、法、德、意、加、荷、挪、比、土、葡、西、丹)直接参加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投入飞机1200架,出动32000多架次,炸毁铁路12条、桥梁50多座、民用机场5个以及大量基础设施,致使8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昔日美丽的南斯拉夫变得满目疮痍。 然而,弱小的南斯拉夫在武器装备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还是利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敌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对抗,并以击落F-117隐形战斗机的事实,打破了高技术武器不可战胜的神话。尽管南联盟在军事上最后失利,但塞尔维亚人那不屈的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刻在全世界人民的心里。